再一次談論著屬於這裡的河 - 老街溪。



一條家門前的河,跟你生活了大半輩子,靠它享樂,靠它維生,
但你可知道,它早已,不能呼吸了?



老街溪,流經龍潭、平鎮、中壢、大園四個鄉鎮,因為流經中壢老街地區而有了老街溪這個名字。河是人類發展的重要源頭,衍生出生活及文化的記憶與紋理。早年沿著老街溪攤販商家林立,豬埔仔、番薯市熱鬧的畫面仍留存於老一輩居民的記憶中,家廟、忠祠、民宅建築一一出現也刻畫了這條河歷史性的氛圍。客家傳統文化「敬惜字紙」的習俗,將廢紙焚燒後放入河川,讓它順水長流,祈求豐沛的水量跟農作物豐收,也造就這裡有一處叫「字紙潭」的地方。



老街溪身為桃園縣重要河川之一,卻也是汙染最嚴重的一條河川。工業化的結果,加上大量家庭汙水與農業廢水的排入,還有高達44.2公噸垃圾量的影響,它被受折磨,無力抵抗。而最痛苦的是,它被罩上了一個不見天日的蓋子,生態就此消殘殆盡。



早期,為了解決攤販占據河岸兩旁道路的問題,以及停車空間的不足,中壢市公所在民國73年獲得省政府的核准,在河道上加蓋了商場及停車場,綿延了長達725公尺的水泥籠罩著老街溪。以為會帶來地方繁榮、以為會造就更多商機,卻歷經了空間的閒置、工程疏失導致的河槽窄縮,造成沿岸在大雨來時有淹水的危機。這些”以為會更好”反而是傷害,是問題。然而,正視這問題是必須的,否則那些賴以維生的水,終究會消失不見。



環保意識,是改變的關鍵。桃園縣政府帶給居民一個重大的信息,在民國99年展開了為期120天的大掀蓋計畫。拆除了商場、停車場、加蓋、違建、道路、空橋,大番整頓後,老街溪得以重見天日。規劃後的老街溪,有著一張美麗藍圖,不一樣的都市水岸,期望是一條因應未來環境,兼顧生活與生態的走廊。蛻變後的老街溪,是與人更親近緊密的關係。想像,沿著河畔散步玩耍、呼吸更清新的空氣、觀察到更多生物,用身體與心靈體驗那份自然的感受,我們生活的,是更宜居的城市。另外,全台首創的「老街溪河川教育中心」,設置河川人文故事館、生態館…等場館,是由河邊的兩棟客家三合院民居改造而成,展現了中壢的人文,也詳盡說明了老街溪的整治過程。不只是生態景觀的改變,也創造了一個教育性的平台與示範場所。15年前被封閉的老街溪,15年後開了蓋,也把塵封已久的在地文化,同時喚醒。



然而整治與規劃,雖是必須,但如何在新舊之間達到平衡,在回憶與未來達成共識,是眾人皆需參與的。當這件事在改變我們生活時,你是不是在順著它改變卻不知道它如何改變,又要變到什麼樣子。很多中壢人知道這件大事,不過只停留在”得知”這個階段,知道了這個變動,卻不關心變動的內容是什麼。隨著改變的東西越來越多,對你,對在中壢生活的人們,無論是好還是不好,不要默不作聲,因為這也是你的事,你的家,你的生活,你的未來。


( 收錄於 小桃花文創報 )

0 留言